近年来,中国能源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,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从40%提升至60%左右,构建起全球最大、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。在“四个革命、一个合作”能源安全战略指引下,我国能源事业不仅保障了国内供需,还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“中国方案”。
能源保障更坚强,韧性不断提升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国发电量突破10万亿千瓦时,占全球发电总量三分之一,能源生产总量约50亿吨标准煤,占全球五分之一,能源供应充足且价格稳定。能源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,横贯东西、纵连南北,并连通海外,为中西部地区和经济大省提供坚实能源支撑。通过强化煤炭保障、油气增储和新能源替代,我国实现消费增量90%以上由国内自主供应,保障能力和韧性显著提升。
展开剩余56%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,新能源发电量占新增发电量近一半,非化石能源供应总量增长约50%,煤炭占比逐年下降。风电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不仅满足国内电力需求,还通过出口减少全球碳排放。户用光伏、分布式新能源的推广,使农民增收增加,并提升民生用能保障。电动汽车和数字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新能源用电比重,推动能源消费和生产结构绿色转型。
电力市场改革纵深推进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。煤电和新能源全面入市,工商业用户接入市场,电力交易实现省内、省间、实时、日内多层次、多品类覆盖。市场主体迅速增长,注册经营主体数量较五年前增长五倍,民营企业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。电力市场交易量持续上升,多元主体参与格局初步形成,为电力系统调度和新能源消纳提供了制度保障。
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成果显著我国能源科技创新取得突破,新型储能、风电光伏、核电和水电技术全球领先。自主三代核电“华龙一号”、第四代高温气冷堆等重大工程建成投运,油气开发突破深地和深海领域,新型储能规模居世界第一。智能微电网、虚拟电厂、车网互动等新业态快速发展,为能源产业与工业、交通深度融合提供技术支撑。国际合作方面,我国积极推进“一带一路”绿色能源合作,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。
展望未来“十四五”成果表明,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已形成制度、技术和市场三轮驱动格局。未来,中国将继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、能源结构优化和科技创新网上配资股票,构建更加安全、清洁、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,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支撑,同时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智慧和实践经验。
发布于:河南省迎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